「六大招防蟲法」!驅離害蟲不用殺蟲劑,過敏人也能輕鬆遠離蟲害騷擾!

防蚊蟲,夏季害蟲,過敏蟲,春夏蟲害,野外蟲害

您是否也曾被蟲蟲困擾?春夏肌膚保衛戰,從這裡開始!

每年春雨季到炙熱的夏季,是否滿心期待的活動,總伴隨蠢蠢欲動的蟲蟲大軍呢?這些看似微小的生物,不僅在室內時常出現,戶外也隨處可見,尤其本身就敏感的族群更會帶來嚴重的過敏風險!

無論是被不明蟲蟲叮咬後,搔癢難耐、紅腫不退,還是整片發紅、起水泡甚至發燙發燒的急診狀況,確實都讓我們緊張的生活又增加了驚嚇指數。

筆者作為長期關注環境與健康議題,深知每年的這段季節,蟲蟲們帶來的困擾,尤其是四季分明的台灣氣候,本篇將針對常見的十大害蟲,揭露牠們的生活習性、對人體的潛在危害。

讓我們從科學原理出發,結合實用生活經驗,提供最全面的蟲蟲危機應對指南,即便無法根除這些蟲害,在享受春夏美好時光的同時也知道如何安全地躲避蟲蟲的侵擾。

守護全家人的肌膚健康,讓我們一起不用環境藥物,也能打贏這場春夏肌膚保衛戰!

春夏害蟲特別多?氣候變遷下的生態影響:悄然改變的生態戰役正在進行中

How climate change affects daily life

每到春夏之際,蟲蟲的數量似乎比秋冬來的更多,這是由於氣溫逐漸回升,加上春雨過後的濕度增加,正是蟲蟲們活躍與繁殖的理想季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眾多研究發現,多數蟲蟲在攝氏20-30°C的溫度範圍內活動最為頻繁,這正好是台灣春季的平均溫度區間。

進入夏季後,即使室外氣溫>35°C,但「陰涼處」、「室內」、「水邊」等環境,仍能維持在蟲蟲理想的生存溫度範圍內。

台灣因四面環海,夏季相對濕度>70%,這也為蟲蟲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繁殖環境,進而加速了牠們的生長與擴散。

氣候變遷對昆蟲生態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全球暖化導致的氣溫升高,不僅延長了許多昆蟲的活躍季節,也加速了牠們的生命週期和繁殖速度 [1]。

害蟲出沒地點,害蟲常見環境,蚊子喜歡的地方,室內常見害蟲,居家蟲害防治,where do cockroaches hide in house,where do mosquitoes live,where do bugs come from,where do pests hide,signs of pest infestation

原本只在熱帶地區活躍的害蟲,可能因為氣溫升高而向溫帶地區擴散,帶來新的病蟲害問題,像是松材甲蟲類 (Southern pine beetle、Mountain pine beetle) 因冬季溫度升高,使之從北美往加拿大遷徙,並頻繁引發大規模林木危害事件[2]。

2025年6月30韓國首爾也正爆發成群的長鉗蝽 (Plecia longiforceps) 被稱為“愛蟲”的黑色昆蟲,佔據了徒步小徑並伏擊來往的人群引起恐慌 [3]。

這意味著因為氣候的變異,未來的蟲蟲問題會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預測,也提醒我們,這不僅僅是季節性的困擾,更是一場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的生態戰役。

春夏十大害蟲揭秘:您不可不知的隱形敵人與其潛在危害

依筆者多年觀察台灣春夏季節常見的害蟲,有許多是我們看不見或容易忽略的「隱形敵人」潛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牠們不僅可能造成皮膚搔癢、紅腫,甚至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以下將揭露最常見的十大春夏害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先讓我們來了解牠們的習性吧:

NO.10 床蝨-外宿的隱形壓力

床蝨怎麼處理,旅館床蝨,床蝨叮咬,how to get rid of bed bugs

是否曾有過外宿後,身體出現不明叮咬痕跡的經驗?

這些痕跡通常呈直線或叢狀排列,常見於手臂、背部或腿部,這很可能就是床蝨 (Bed Bugs) 所為 [4]!

筆者年輕時曾在一次旅行中,不慎被叮咬,接下來旅程抓癢難耐,最後受不了還是去掛了急診的經驗...至今仍難忘。

床蝨喜歡躲藏在「床墊」、「牆角」、「家具接縫」陰暗處,並在夜間出來吸血。

牠們在吸血時會釋放麻醉劑,讓您在當下難以察覺,直到醒來後才感到劇烈搔癢。更令人驚訝的是,床蝨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即使絕食半年也能存活

床蝨防護策略

▎1. 檢查床頭櫃、床墊邊緣

▎2. 對新購家具進行消毒

▎3. 透過高溫60°C洗滌寢具效消滅牠們

除了身體上的不適,床蝨叮咬還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研究顯示,長期遭受床蝨困擾的人,可能會出現焦慮、失眠、壓力增加,甚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等心理問題 [5]。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時至今日,每當筆者外宿時都會有睡不安穩的感覺,進入客房一定先檢查床鋪的清潔問題呢!

筆者親身經驗的旅行提醒:

  • 檢查住宿環境: 入住飯店或旅館時,務必仔細檢查床墊、床頭板、沙發、地毯和行李架等處,是否有床蝨的蹤跡 (黑色排泄物、血漬或活體床蝨)
  • 行李保護: 將行李箱放置在行李架上,遠離地面和牆壁,並盡量將衣物收納在密封袋中 。
  • 返家處理: 旅行結束返家後,立即將所有衣物進行高溫洗滌和烘乾,並仔細檢查行李箱,必要時進行吸塵或高溫蒸汽處理 。

NO.9 跳蚤-疾病傳播的元兇

狗狗跳蚤,狗狗抓癢,貓咪皮膚過敏,狗狗皮膚紅,flea allergy dermatitis in dogs

沒有養寵物就沒有跳蚤 (Fleas) ?這是常見的誤解!

跳蚤可能來自鄰居的貓狗、路邊的流浪動物,甚至是外出時附著在鞋底或褲管上意外被帶回家中。

當發現身上出現一連串奇癢無比的紅點,因跳蚤彈跳高度約20cm,因此主要叮咬部位會集中在「小腿」、「腳踝」等四肢處

牠們的叮咬會形成三角形排列的小丘疹,與蚊子叮咬的差異,在於傷口部位不會呈現大面積腫脹,但可能伴隨痠痛感,甚至引發蕁麻疹等皮膚過敏問題。

此外,跳蚤還會傳播多種疾病,例如有名的黑死病-「鼠疫」Plague 就是透過跳蚤傳播的[6]

「條蟲」Tapeworm 是常見寵物的疾病,藉由寄宿關係,透過寵物傳染給孩童 [7];

「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就是帶有"韓瑟勒巴通氏菌"的跳蚤傳染給貓咪,再傳人所引起的 [8]。

因此跳蚤的防治可以大幅降低生活中疾病傳播的風險。

跳蚤防護策略:

▎1. 定期除蚤 : 諮詢獸醫,選擇適合寵物的除蚤產品

▎2. 頻繁清潔寢具 至少每週一次使用熱水60°C清洗家中寢具和寵物玩具,並高溫烘乾

▎3. 徹底吸塵 定期使用吸塵器清潔,特別是寵物常活動的地板、地毯、沙發和縫隙區域厚,要立即清空集塵盒並清洗,同時吸塵袋必須密封再丟棄,以免二次汙染

▎4. 蒸汽清潔 對於地毯和布藝家具,可使用蒸汽清潔器進行深度清潔,高溫有助於殺滅跳蚤的卵、幼蟲和蛹

▎5. 修剪草坪與清理雜物 家中的花圃應定期修剪、清理落葉和雜物,減少跳蚤的藏匿處

NO.8 禽螨-順風來的災難

禽蟎咬人,禽蟎過敏,鳥窩附近有跳蚤蟲,tiny bugs biting me at night,bird mites on humans

環境越通風,禽蟎 (Bird Mites) 越容易進入家中!

寄生在鳥類與家禽的微小蟎蟲約0.08cm,牠們偏好潮濕溫暖的環境。無論是陽台上的鳥窩、窗邊飛過的燕子,甚至是鄰居晾曬的羽絨衣,都可能成為禽蟎「順風」進入家中的媒介!

穿上附著禽蟎的衣物時,就會被叮咬而引起過敏。

因此,定時清理屋簷下的鳥窩與鳥糞,在戶外避免餵食鴿子,也是預防禽蟎入侵的重要措施。

禽蟎叮咬的症狀與蚊子或跳蚤叮咬相似,但通常更為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患部會出現搔癢、腫脹和凸起的紅斑,癢癢感在清晨特別嚴重。

由於禽蟎只會爬行,遇到衣物較緊的部位或鬆緊帶時會停滯不前而開始佇足、叮咬。若發現在皮膚皺褶處、衣褲接縫或是鬆緊帶邊緣有這些集中的癢感小疹,極大的兇手是禽蟎叮咬!

禽蟎防護策略:

▎1. 檢查鳥巢 定期檢查屋頂、屋簷、陽台、窗台、冷氣機室外機附近是否有鳥類築巢。鳥巢是禽蟎的主要來源,一旦鳥類離巢,禽蟎就會尋找新的宿主爬入室內。

▎2. 觀察皮膚反應 若家中成員出現不明原因的皮膚搔癢、紅疹,且叮咬部位集中在衣褲邊緣皺褶處,或是習慣靠窗睡覺者 [9]。

▎3. 白色紙巾測試 將白色紙巾放置在床邊、窗台或寵物鳥籠下方,隔天檢查紙巾上是否有黑色小禽蟎或紅色排泄斑點

▎4. 手電筒檢查 使用手電筒仔細檢查床墊縫隙、床架、窗簾、牆壁裂縫、家具接縫等陰暗處,微小的禽蟎看起來像是會移動的黑胡椒粉

▎5. 吸塵器清潔 定期使用吸塵器清潔家中各個角落,特別是窗邊、陽台附近和寵物活動區域。吸塵後立即將吸塵袋密封丟棄,或清空集塵盒並清洗。

NO.7 紅火蟻-攻擊性的惡鄰居

紅火蟻咬人,紅火蟻症狀,red imported fire ant,how to get rid of fire ants,what happens if a fire ant bites you

原產於南美洲的紅火蟻 (Red Imported Fire Ant) ,如今已入侵世界各地,包括台灣。

牠們不僅具有攻擊性,破壞力也極強。紅火蟻會先用大顎咬住目標,再用螫針多次注入帶有酸性毒蛋白的毒液,嚴重時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被螫傷的部位會產生如同火燒般的劇烈疼痛感,並出現膿皰,若抓破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此外,紅火蟻還對生態與農業造成巨大影響。雜食性的牠們會捕食土壤中的蚯蚓、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下降;也會取食農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和根系,造成作物減產甚至死亡 。

更讓人驚訝,紅火蟻還是戶外電器殺手,除了會啃咬電線外,並在觸電時釋放氣味吸引更多同伴,進而腐蝕電器設備。

具有高度社會化的紅火蟻,具有分工明確的社會結構,所以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擴散能力,一旦入侵,很難根除,若在戶外發現隆起約10-30公分的蟻丘,切記不要驚擾,應立即撥打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專線 (0800-095590) 尋求專人協助。

紅火蟻防護策略:

▎1. 迅速逃離 一旦被紅火蟻叮咬,應立即離開蟻丘,並迅速抖落或刷掉身上所有螞蟻,立即撥打專線。

▎2. 清洗患部 紅火蟻叮咬的毒液中,具有蟻酸與脂溶性等毒素,透過弱鹼性的肥皂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成分,減少刺激感。

▎3. 冷敷緩解疼痛 用冰袋冷敷患部,有助於減輕疼痛、腫脹和搔癢感。

▎4. 避免搔抓感染 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白色膿皰,切勿搔抓或弄破,以免引起細菌感染和留下疤痕[10]。

▎5. 立即就醫 若出現全身性紅疹、蕁麻疹、呼吸困難、喘鳴、心悸、胸悶、頭暈、意識不清、臉部、嘴唇或喉嚨腫脹、血壓下降、休克等緊急過敏反應,務必立即就醫。

NO.6 隱翅蟲-生人勿拍打

隱翅蟲,隱翅蟲咬人,隱翅蟲體液,隱翅蟲潰爛,rove beetle,rove beetle bite / sting,ove beetle skin burn / wound

隱翅蟲 (Paederus Fuscipes) 是近年春夏常見的害蟲,其特徵為黃色身體、腹部黑黃相間。牠們具有趨光性,夜間常會飛入民宅。

本身不會螫人,但其體液含有具腐蝕性的「隱翅蟲素 (Pederin) 」,皮膚一旦接觸到在15秒內會產生灼熱感或紅斑

數小時候紅斑會發展成水泡、膿皰,甚至潰爛,引發急性接觸性過敏-隱翅蟲皮膚炎,若發現隱翅蟲的蹤跡,務必遠離,切勿拍打,以免毒液擴散。

患部的不適感會持續一周才慢慢結痂,皮膚殘留色素沉澱需要1-2個月才會完全消退 [11]。

隱翅蟲防護策略:

▎1. 切勿拍打 若發現隱翅蟲停留在身上,只能輕輕吹走或用紙張等物品將其撥開

▎2. 大量清水沖洗 若不慎接觸到隱翅蟲體液,應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清洗接觸部位,以稀釋毒素並中和酸性成分。

▎3. 冷敷緩解疼痛 用冰袋冷敷患部,有助於減輕疼痛、腫脹和搔癢感。

▎4. 避免搔抓感染 避免搔抓患部,以免水泡破裂導致毒液擴散或引發細菌感染 。

▎5. 就醫治療 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膿皰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12]。

NO.5 荔枝椿象-毒氣炸彈客

荔枝椿象,荔枝椿象臭味,荔枝椿象季節,荔枝椿象氣味怎麼去,lychee stink bug,Tessaratoma papillosa,how to remove stink bug odor

春夏季節是荔枝椿象 (Lychee Stink Bug) 的繁殖期,常在紗窗、圍牆或晾曬的衣物上發現數十顆排列整齊的卵,顏色從淡綠色、黃褐色到紫紅色不等。

這些俗稱「臭屁蟲」的荔枝椿象,腹部帶有特殊臭腺,受到驚嚇時會噴出含有「烷類」及「醛類」的有毒化合物。一旦接觸到這些化合物,敏感的肌膚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若發現戶外晾曬的衣物上附著有荔枝椿象的卵或蟲體,務必重新清洗衣物,避免黏液接觸到皮膚 [13]。

此外,荔枝椿象不僅對人體造成困擾,更是台灣重要的農業害蟲,主要危害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牠們會刺吸植株的嫩枝、嫩葉、花穗及幼果,導致落花、落果,嚴重影響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

荔枝椿象防護策略:

▎1. 衣物晾曬後多番檢查

▎2. 小心移除卵塊 戴上手套,用紙巾或塑膠袋將卵塊移除,並用肥皂水或酒精噴灑,以破壞卵的結構。

NO.4 塵螨-看不見的癢癢兇手

塵蟎,塵蟎過敏塵蟎怎麼清除,塵蟎排泄物,	塵蟎吃什麼,dust mites,dust mite allergy,dust mite removal / get rid,dust mites in mattress / pillow,dust mite vacuum

對於過敏家庭來說,塵蟎 (Dust Mites) 大家都非常熟悉,總在潮濕環境、毛類織品中常藏。

以人類及動物的皮屑為食,即使沒有皮屑,也能靠攝取自身的排泄物存活。而這些排泄物和塵蟎的屍體正是引起氣喘、鼻炎、皮膚過敏等症狀的強效過敏原。常見引起的症狀包含: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流眼淚、皮膚搔癢、紅疹,甚至誘發氣喘發作,出現咳嗽、喘鳴、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睡眠 [14]。

因此,時常進行居家清潔並控制室內濕度,能有效降低塵蟎的繁殖與其過敏原的刺激。

 塵蟎防護策略:

▎1. 除濕機控濕 選擇具有「濕度設定」功能的除濕機,設定在50-55%之間,是最能控制塵蟎活動力與繁殖力,又能讓人類舒適的環境。

▎2. 專用吸塵器 使用具有HEPA濾網拍打吸頭的吸塵器,清潔床鋪與布沙發等。

NO.3 毛毛蟲-凡爬過必留刺激

毛毛蟲,毛蟲過敏,毛毛蟲皮膚炎,poisonous caterpillar,caterpillar rash,stinging caterpillar,毛蟲起水泡,毛蟲起疹子,摸毛毛蟲

在花草樹木上爬行的毛毛蟲 (Caterpillars) ,雖然看似無害,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指出,某些毛蟲身上帶有的毒毛或絲線,可以穿透皮膚,引發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

妳是否每次外出回家後,皮膚莫名地紅疹搔癢?

在公園長椅、戶外設施或枯葉上,很容易沾黏到毛蟲的毒毛或分泌液,當皮膚接觸到這些物質時,就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喔!

因此,外出時建議穿著寬鬆長袖衣物並佩戴帽子,以降低與這些過敏原接觸的機會。若遛完公園後發現身體出現不明搔癢或紅疹,除了熱疹外,也應留意是否為毛毛蟲所引起 [15]。

毛毛蟲防護策略:

▎1. 避免直接接觸 在戶外活動時,盡量避免觸摸植物的葉片或樹幹;榕樹、松樹、樟樹、相思樹、木棉樹下,都要特別注意有毛蟲突然落下。

▎2. 長袖褲衣物遮蔽 戶外衣著長版衣物、薄外套、帽子,減少皮膚接觸毛蟲過敏原。

▎3. 清潔環境 定期清理庭院中的枯葉、雜草,減少毛毛蟲的棲息地。

▎4. 大量清水沖洗 : 若不慎接觸到毛毛蟲或其毒毛,可用膠帶輕黏毒毛,然後用大量清水沖洗。

▎5. 就醫治療 若出現嚴重紅腫、疼痛、水泡或全身性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

NO.2 小黑蚊-無聲無息MIT殺手

小黑蚊,台灣蚊子,小黑蚊怎麼辦,小黑蚊很癢,biting midge,no-see-ums,tiny black mosquito bites,how to get rid of no-see-ums

台灣特有的小黑蚊 (Biting Midge / Forcipomyia taiwana) ,學名「台灣鋏蠓」,體型是蚊子的⅕,飛行時沒有惱人的嗡嗡聲,來無影去無蹤,因此常讓人防不勝防,主要在白天活動,特別是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是牠們的活躍高峰期。

與蚊子不同的是,小黑蚊目前並不會傳播疾病,但其叮咬後的痛苦指數卻遠高於蚊子。根據統計,近60%的受害者在被小黑蚊叮咬後會出現過敏反應,且症狀通常會持續長達一個月才能恢復[16]。

小黑蚊防護策略:

▎1. 戶外避開水源環境 牠們喜歡在陰涼、潮濕、積水環境、有青苔或藻類的水源處繁殖。

▎2. 物理性防護 吸血的口器短小,因此衣著寬版長袖褲,甚至是絲襪的厚度,都能抵抗小黑蚊的攻擊

▎3. 防護保養 外出擦拭「 左手香艾草•舒敏膏 」,純油性的天然防護品,能有效隔離過敏害蟲的靠近。

NO.1 蟑螂-挑戰宇宙第一強

蟑螂,蟑螂飛,蟑螂怎麼殺,蟑螂蛋,蟑螂咬人,小強怕什麼,cockroach,cockroach infestation,how to get rid of roaches

早在三億年前就已存在的小強 (Cockroaches) ,不僅能忍受飢餓、缺水,甚至在沒有頭的情況下也能存活數週,對於輻射傷害也能抵抗!

全世界有4500品種,台灣有60多品種,但對於對人類來說,只有分「會飛」與「不會飛」的尖叫品種

小強不僅令人恐懼,牠們的殼屑、唾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的蛋白質成分,更是超強過敏原,會透過空氣傳播,誘發鼻炎、結膜炎、皮膚過敏及氣喘等症狀

因此下次遇到牠,千萬別用拖鞋拍打,會導致體內的過敏原散發到空氣中,加劇過敏風險!

最安全有效處理法-使用泡泡水噴灑在蟑螂身上。泡泡中的介面活性劑會溶解其腹部的油脂,其呼吸孔因阻塞而窒息,這是最快速且衛生的滅蟑方法 [17]。

蟑螂防護策略:

▎1.  泡泡水滅蟑 泡泡的介面活性劑,能破壞小強腹部氣門上的油脂層,使其無法呼吸,最終窒息死亡。

▎2.  保持環境輕 食物廚餘不外露,居家環境的清潔乾燥是防治關鍵。

▎3.  注意管道孔洞的入侵。

防蟲六法則:無殺蟲劑也能安全防護

面對蠢蠢欲動的季節,了解害蟲們的習性與危害後,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趨吉避凶吧!

從環境管理到個人防護,全方位降低被侵擾的風險。

環境清潔與高溫洗滌: 

  • 定期打掃居家環境,並定期清潔窗簾、地毯和沙發等容易積塵的物品,特別是臥室中床單、被套、枕套等寢具。
  • 使用60°C以上的高溫熱水進行洗滌,這能有效殺滅床蝨、塵蟎及其卵,並清除其排泄物等過敏原。
  • 洗滌後建議使用烘乾機烘乾,減少曝曬,能降低禽蟎與荔枝椿象的附著。

溫、濕度管理:

  • 大多病蟲害都偏好潮濕環境,室內利用除濕機或冷氣控制濕度在50-55%之間,能有效抑制蟲害的繁殖與活動力,降低過敏原的產生。
  • 冷氣盡量維持舒適的溫度,依冷氣效能維持24-26°C不建議室內溫度過低造成內外溫差過大,反而增加熱汗疹風險!過敏人熱汗疹防護篇請參考➠「 向熱汗疹說881

避免靠近寵物:

  • 飼養寵物者,務必定期除蚤與清潔寵物生活環境與用品。
  • 家中沒有飼養寵物,也應避免讓孩子過度靠近戶外流浪動物或公園鴿子,以減少跳蚤、禽蟎等寄生蟲的接觸機會。

外出防護法:

  • 外宿時自備睡袋與小涼被
  • 戶外活動時,特別是前往草叢、樹林、公園或潮濕區域,建議穿著寬鬆、淺色且能覆蓋大部分皮膚的長袖衣褲,並佩戴帽子,此能減少皮膚暴露面積,能有效抵擋小黑蚊、隱翅蟲、毛毛蟲等過敏害蟲的直接接觸。

區分外出服與居家服:

  • 外出回家後,應立即更換居家衣物,這樣可以避免將附著在衣物上的蟲卵、幼蟲或過敏原帶入室內,降低害蟲在家中落地繁殖的風險。
  • 外出服與居家服分開清洗,特別家中有敏感的孩童或長者,可以減少被感染的風險。

防護保養法:選擇含有蟲蟲不喜歡氣味的天然溫和產品➠「 左手香艾草•舒敏膏 」,塗抹於衣物未遮蔽的皮膚部位。

  • 純油性保濕品,能形成一道保護膜,提供敏感肌膚一層防護外,也能讓蟲蟲遠離保持安全距離!
  • 防蚊產品多為精油類或含有酒精成分,對於敏感性異位性肌膚較為刺激,過敏人低敏防蚊篇➠「 外出隱身防蚊術

害蟲叮咬別慌張!三招SOP照護法

筆者多年經驗發現,提早預防能解決 90%以上的蟲蟲侵襲,但防護難免會有疏漏,仍有不小心被蟲蟲「突襲」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因此有正確的緊急處理與後續照護至關重要!能有效緩解不適並避免二次感染。請記住以下幾個關鍵步驟,讓您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也能從容應對:

  1. 沖涼水降低癢感:這是最有效又安全的「 物理止癢法 」,無論是被任何蚊蟲叮咬、或是敏感的蕁麻疹發作,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涼患部,給皮膚一個降低溫度的「冷靜」訊號,有助於減輕搔癢感和腫脹。水溫不需要特別冰冷,低於體溫的自來水就可以達到效果
  2. 局部保護與防禦:清潔後,擦拭➠「 左手香艾草•舒敏膏 」 ,提供即時的乾癢舒緩、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因搔抓而導致二次傷害!
  3. 觀察與就醫: 叮咬後觀察患部的變化,並記錄下叮咬的時間、地點以及可能的蟲種。若後續出現持續性腫脹、大面積紅斑、水泡、發燒,或伴隨呼吸急促、心悸、頭暈、意識不清、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要盡速就醫,同時提供先前的觀察紀錄,有助於醫師正確診斷。

常見問題解答(FAQ)

Q1: 如何分辨蚊子、小黑蚊、跳蚤還是禽蟎咬的?

➀ 蚊子: 叮咬處通常是單一、分散的膨起紅疹,癢感較集中。

➁ 小黑蚊:局部叮咬處維持一個月左右,每日固定時間的據癢難耐感。

➂ 跳蚤: 叮咬痕跡常呈直線或三角形排列,多集中在小腿、腳踝等下半身,癢感劇烈。

➃ 禽蟎: 疹子密集分佈在衣物邊緣、鬆緊帶或皮膚皺褶處、腋下、腰間、內衣邊緣,且癢感可能在夜間或清晨加劇。

Q2: 在家被叮咬,卻不知道是誰咬的?

A:若懷疑家中有不明蟲類,先做環境特徵判斷

➀ 床墊縫隙:黑色排泄物-「 床蝨 」

➁ 陽台窗邊:鳥巢或鳥糞-「 禽蟎 」

➂ 家中或鄰居飼養寵物:「 跳蚤 」

➃ 戶外晾曬衣服:衣服上有黏液痕跡或排列整齊卵-「 荔枝椿象 」

➄ 居住海邊山區潮濕處:衣服衣櫃常有霉味-「塵蹣」

Q3: 隱翅蟲飛到身上怎麼辦?

A: 切勿拍打!隱翅蟲體液具有「 腐蝕性物質 」。

若發現牠停在皮膚上,應輕輕將其吹走或用物品撥開。不小心接觸到其體液,應立刻用大量的肥皂水沖洗,中和部分毒素後,盡速就醫。

Q4: 被蟲咬後,如何快速止癢?

A: 最安全有效的物理止癢法是「沖冷水」。

利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被叮咬的部位約3-5分鐘,可以幫助血管收縮,迅速降低癢感與紅腫。注意!避免用指甲搔抓,以免造成傷口二次感染。沖洗後可擦拭➠「 左手香艾草•舒敏膏 」 作為乾癢的預防以保護皮膚。 

Q5: 有沒有不含殺蟲劑的天然防蟲方法?

A:其實防蟲的關鍵,不在殺滅,而是「環境管理」「生活習慣」的維持!

人類與昆蟲本就共存於這個地球,劃清生活空間,彼此不干擾,才是最理想的共處方式。

如果一昧追求「完全消滅」,往往也會破壞整體的生態平衡,甚至傷害我們自身的生活環境。

PRAUS 柏爾舒提倡💡 友善天然防蟲法:

➀🔥 高溫清潔:用 60°C 以上的熱水清洗寢具,可有效殺死塵蟎、床蝨等。

➁💧 濕度控制:室內濕度維持在50-55%,就能降低大多數害蟲的繁殖機會。

➂🧥 物理阻隔: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能減少叮咬與接觸風險。

➃🌿 氣味驅離:使用含有害蟲們不喜愛的天然植物氣味產品➠「 左手香艾草•舒敏膏 」 ,可在皮膚表層形成自然保護屏障,讓害蟲們溫和的自然遠離。

Q6: 蟲害存在價值?能徹底消滅牠們嗎?

人類與昆蟲本就共存於這個地球劃清生活空間,彼此不干擾,才是最理想的共處方式。

➀ 自然界的清道夫-🪳蟑螂

✅分解有機廢棄物,如腐爛植物、動物屍體。
✅促進營養循環,讓森林或土壤生態更健康。
▚「非都市型蟑螂」-杜比亞、斑腿大蠊、土耳其蟑螂,在自然或人工飼育中是食蟲鳥類、守宮爬蟲類眼中極佳的蛋白質來源

生態食物鏈-🦟小黑蚊

✅幼蟲在水中幫助分解有機物。
✅提供青蛙、蜻蜓、魚類等的食物,維繫水域生態。
▚ → 幼蟲棲息潮濕腐植層,是水生昆蟲、蝌蚪的食物
     → 成蟲是青蛙、蜻蜓、燕子、蝙蝠的食物

➂ 植物調節者-🐛毛毛蟲

✅成蟲後的蝴蝶與蛾有助於植物的授粉。
✅對於特定植物 (榕樹、樟樹...) 的選擇性覓食 (selective herbivory) ,是生態學上很重要的「族群控制因子」。
▚ 富含蛋白質,是鳥類、松鼠、蝙蝠幼仔期間的「天然副食品」

➃ 有機物分解者-🕸️塵蟎

「塵蟎」是一個通稱,指的是微小的蟎類 (Acari) ,種類數千,不是只有室內塵蟎  。在自然界中,還有大量的土壤蟎 (soil mites) 、腐植蟎 (oribatid mites) 、落葉蟎 (litter mites) ,廣泛分布在:森林地表落葉層、潮濕的土壤表層、腐爛木頭、苔蘚與堆肥堆、草地與濕地植被底部

✅吃掉動植物皮屑、脫落細胞、真菌孢子與黴菌等,參與自然界有機物分解循環,與細菌、真菌等共同作用,將微小廢物逐步轉化成可被土壤吸收的養分。
✅協助維持土壤的有機質循環與微生物多樣性。多數以微生物、真菌孢子、有機殘渣為食,有些種類還會吃黴菌。幫助分解動植物遺體或枯枝落葉,讓有機物變成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元素 (如氮、磷)。與蚯蚓、跳蟲、線蟲、真菌等構成「土壤分解者網絡」,是土壤肥力與碳循環的重要參與者。
▚ 在大自然中,塵蟎是分解鏈的一員;而在房間裡,成為人類健康的警訊!

➄ 農業過度開發的指標-🐞荔枝椿象

✅專門吸食荔枝、龍眼等果樹的嫩芽和果實。與毛蟲一樣具有選擇性覓食 (Selective Herbivory) ,是生態學上很重要的「族群控制因子」
✅鳥、螳螂、寄生蜂都會吃牠或牠的卵。
荔枝椿象原本只分布於熱帶森林或果樹中,當人類大規模種植單一果樹或使用殺蟲劑破壞天敵時,牠的族群便容易暴增、造成農損。
▚ 在都市中出現,代表著「生態失衡的訊號」要思考如何恢復農田及周邊生態的多樣性、讓天敵自然回歸,進而達成生態友善、永續的農業系統。

➅ 以蟲制蟲的高手🪰隱翅蟲

✅成蟲會捕食小型昆蟲、蚜蟲、白蟻等。
✅控制害蟲族群,是自然界的生物防治者之一。
▚ 牠本是益蟲,只因人類誤碰觸碰使之滲出毒液才讓人受傷。

➆ 激烈但有組織的建設者🐜紅火蟻

✅牠們會挖掘土壤、搬運種子,意外地促進土壤通氣與植群更新。
✅同時也是許多天敵(如螞蟻獾、蛙類、鳥類)的食物來源之一。
▚ 紅火蟻展現高度社會性,具備嚴密的分工與組織行為,是研究群體行為、生物控制與外來種入侵的重要對象之一。

➇ 自然界的寄生管理者-🕷️禽蟎

✅寄生於鳥類體表,影響個體存活與繁殖。
✅是微小生態系中壁虎、螞蟻、跳蛛的食物來源。
▚ 都市中出現,代表棲地縮減迫使鳥類築巢環境改變,是生態失衡的小徵兆。

➈🪲跳蚤:宿主間疾病與基因多樣性的搬運者

✅寄生行為對宿主形成演化上的物種基因選汰。
✅提供宿主天敵如蝙蝠、蚤蜂等的養分來源。
▚ 跳蚤的存在促使人們更關注動物健康與飼養環境管理,提升防疫與衛生意識。

🦠床蝨:人類活動影響的指標物種

✅蝨數量雖少,但因對多種殺蟲劑具有抗藥性,成為化學防治依賴風險的重要警示。
✅是蜘蛛、螞蟻、蟑螂的食物。當殺蟲劑過度使用,天敵減少,床蝨便會失控繁殖,造成生態失衡。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其存在之必要因素

最好的防制害蟲方式並非過度依賴化學藥劑,而是從改善居住環境、不過度開發,才是永續防治的最佳辦法!

PRAUS柏爾舒,只專心做好一件事 

不僅提供最合適的產品

同時也重視照護經驗的傳承

分享給所有的過敏家庭 

<此篇圖文皆為PRAUS柏爾舒創辦人Scarlett整理與原創,切勿重製、改作、轉載等行為,違反著作權法!>

 

Reference:

1.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insect pest biology and ecology: Implications for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crop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 

2. Climate change and the outbreak ranges of two North American bark beetles

3. 'Lovebugs' are swarming Seoul as South Korea warms, and residents aren't happy

4. Bed Bug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Control Options

5.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Bed Bug Attacks.

6.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鼠疫

7. Greene's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Dog and Cat (Fifth Edition)

8. Human Bartonellosis: An Underappreciated Public Health Problem?

9. What Are Bird Mites?

10.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紅火蟻之威脅

11. A Case Series of Paederus Dermatitis: Understanding Its Varied and Divers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12. 亞東醫院-夏日戶外小心隱翅蟲的咬傷

13. 新竹縣政府教育處-荔枝椿象防治注意事項

14. Cleveland Clinic-Dust Mite Allergy: Causes, Symptoms & Treatment

15. 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Caterpillar Stings

16.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小黑蚊防治宣導

17. Extermination & Control of Cockroaches